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简称“全面改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改薄办工作部署,2015年起连续三年将其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绩效考评内容,2016年又将其列为省政府“立项挂牌办理”任务。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强化项目管理,加强督导检查,推进任务落实,有效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专项督导基本情况
(一)认真部署落实,做好受检准备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关于开展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7〕9号)及《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教督办〔2016〕34号)要求,我省及时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全面改薄”省级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闽政教督办〔2017〕1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督导工作的通知》(闽政教督办〔2017〕19号),部署开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简称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全面自查及2017年“全面改薄”省级专项督导工作,为接受国家督导做好充分准备。
(二)市县自查核查,推动工作落实
2017年上半年,各设区市按照闽政教督办〔2016〕34号文件要求,组织各县开展自查自评,逐校实地检查,并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市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组织核查组,核实各县“全面改薄”绩效目标年度实现情况,帮助总结工作经验及成效,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与要求。9月份以来,各设区市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各县(市、区)聚焦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开展辖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自查和县级督导,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市级督导组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和复查,确保实现辖区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各项目县结合市级核查后整改情况,进一步更新自评表和自查报告,并组织2-3%的项目校学生、教师参加网络测评。
(三)省级专项督导,促进整改提高
在完成县市自查、核查的基础上,11月13-17日,我省抽调40名业务骨干组成8个省级督导评估组,分赴各设区市开展省级专项督导。每个设区市抽取2个进度相对较慢或资金量相对较大的项目县,每个县抽查5所项目学校及1-2所非项目校。全省共抽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2所,其中普通中学36所,小学76所(含教学点20个)。
督导组对照《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专项督导评估标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抽验等方式,对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达标情况、“全面改薄”规划实施进展情况、项目质量管理情况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评估信息,形成初步意见,向市、县(区)反馈;市、县(区)两级政府根据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整改。通过督导评估,发现问题,以评促改,有效地督促市、县(区)两级政府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推动项目建设的规范实施,确保“全面改薄”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二、我省“全面改薄”工作主要情况
(一)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达标情况
根据“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督导管理系统”统计结果显示,全省总计义务教育学校8392所(其中教学点2117个,含已撤并学校,下同),已组织293个督导组,对8392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进行专项督导,覆盖率达100%,共有8216所学校达标情况为“合格”,达标率为97.9%,其中教学点“合格”的有2092个,达标率为98.8%。目前尚有176所学校(含教学点)部分指标未达标,要求于2018年底以前整改到位。
(二)“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1.规划资金投入情况
各级政府履行责任,切实加大“全面改薄”资金投入力度,足额落实规划承诺的建设资金。2014年以来,全省共投入各级资金80.98亿元,占五年规划总量的88.46%,其中省级及以上薄改专项资金43.08亿元。
2.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2014-2018年,全省(不含厦门市,下同)“全面改薄”规划总投资91.54亿元,建设校舍面积279.57万平方米,设备购置总金额27.91亿元。截至2017年10月,全省已开工面积263.77万平方米,五年规划校舍建设开工率为94.35%;已竣工面积为221.39万平方米,五年规划校舍建设竣工率为79.19%;已完成设施设备购置29.19亿元,五年规划设施设备采购完成率为104.61%。
3.中央资金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14-2017年中央资金校舍建设类项目规划建设面积58.14万平方米,规划设备类项目采购总金额为5.96亿元,截至2017年10月底,已开工面积55.93万平方米、开工比例为96.19%,竣工面积47.4万平方米、竣工比例为81.54%,完成设备购置5.89亿元、采购完成率为98.89%。
(三)项目质量管理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相应成立改薄办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省改薄办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资金下达、项目遴选、项目审核、双月通报、检查调度、宣传公示及专项督导等各环节运行流程进一步规范,挂图作战。二是调整五年规划。组织市县全面梳理已实施规划项目,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开展“全面改薄”规划调整完善,经逐级会审上报、省级专家评审、征求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意见,形成《福建省“全面改薄”规划拟调整项目汇总表》,待省政府审定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三是加强跟踪落实。多次组织调研督查,召开协调会、推进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指导、督促落后市、县(区)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加强公开公示。实行双月通报,落实信息公开公示,自觉接受审计、纪检等部门检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促进项目实施全程公开、透明。
2.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一是强化资金管理。修订下发《福建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闽财教〔2017〕36号),组织开展2016年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和2017年专项资金绩效监控工作,指导督促市县规范使用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经费保障。2016、2017年,中央实际下达我省薄改专项资金仅分别为3.8、4.85亿元,低于规划投入资金。我省一方面积极争取教育部、财政部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不仅补齐缺口,还增加投入,保障了“全面改薄”顺利实施。三是落实精准扶贫。在安排“全面改薄”省级及以上专项补助资金时,加大对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扶持力度,先给每县安排150万元,余下部分再采用因素法分配。2016年安排给23县的省级及以上薄改专项补助资金3.95亿元,占全省11.14亿元的35.46%,平均每县达1717.39万元,比全省每县平均值(按照全省93个项目县测算,每县平均为1197.85)多了519.54万元。四是落实优惠政策。要求各地参照校安工程做法,继续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税费,切实节约工程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强化督促管理,确保质量安全。一是落实管理制度。各地把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作为实施“全面改薄”工作的“红线”,认真落实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结合实际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工程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零星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项目管理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规范招标程序,严格项目管理;并按要求选择有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遵守基本建设程序,督促参建各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新建、改扩建校舍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新建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二是规范招标采购程序。严格执行设施设备购置项目的政府采购、建设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将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写入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并采取“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和货物采购全过程有专人负责、专人督促、专人监管,阳光操作,确保质量、提高效益。三是坚持质量第一。要求各地按照《福建省校安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监督检查办法》等要求,切实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校舍建设项目竣工后,及时在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牌;采购设施设备验收后,抓紧登记资产账目,确保建设一所、达标一所,未经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严禁投入使用。四是加强安全监管。要求各地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全教育演练,开展自查自检,组织灾害防范,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全面改薄”主要工作成效
“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我们依托工程实施,调动各类资源,既用好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支持政策,又强化薄弱学校的整体突破提升,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切实提升基本教学条件。我省统筹校安长效机制、扩容工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急需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学校实验设施设备、体美音及综合实践器材、图书、信息化等装备水平,2016年11月,我省提前一年整体通过“国检”,成为全国第七个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的省份。
(二)明显改善学校生活设施。我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各项目校合理规划学生宿舍,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食堂洁净卫生,具备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配备开水供应设施设备,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改造成卫生的水冲厕,并有足够厕位;绝大多数学校因地制宜设置满足校园安全需要的围墙,在校门、宿舍等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宿舍区配备急救箱,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均按要求配备,并设置明显疏散标志。
(三)扎实办好必要教学点。我省2012年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为办好必要教学点提供经费保障。各教学点按省定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建设校舍、体育场地,配备教学仪器和数字教育资源收放设备,中心学校统筹教学点课程和教师安排,制定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及农村周转宿舍建设和使用优先考虑教学点教师需要等政策,切实保障教学点教学质量。
(四)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我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均衡编班政策;积极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做好城镇学校布局规划;认真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建设,加大人口密集区域公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据统计,我省2016-2017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人以上超大班额数共21个,比2015-2016学年减少34个。
(五)有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成“三通两平台”,即全省完小以上中小学实现20M以上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实现“校校通”;99.7%的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完成“班班通”;中小学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均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提前一年完成“人人通”;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专项业务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评选建设省部级“优课”,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资源建设与技术应用并驾齐驱。
(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一是优化乡村学校教师编制配置。各地均按照《福建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并适度向乡村学校倾斜。二是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年校际交流人数达到应交流人数12%以上,其中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达到15%以上。三是积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大部分县(区)均设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村教师除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外,按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予以生活补助,莆田等地最高标准达800元。四是创新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创新乡村教学点教师招聘办法,加大幼儿教师及音乐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近三年,全省补充中小学教师近2.2万人,其中乡村教师占40%,紧缺师资占35%,有效改善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缺额问题,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五是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城乡学校实行统一的岗位结构比例,建立乡村学校教师直聘制度,在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及以上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可直接予以聘用。六是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各地均建立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对全体乡村教师进行常态化、全覆盖、多形式培训,推动教师培训走上专业化、制度化轨道,提升了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七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各地每年教师节定期评选表彰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先进个人,指标分配向一线乡村教师倾斜并明确比例。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全面落实“全面改薄”各项工作任务,我省在工作推进、资金保障、项目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本次督导检查情况看,受检学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较好。但因各地对“全面改薄”工作的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工作推动力度等存在差异,一些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主要如下:
一是资金筹措压力大。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灾害影响较大,加上物价上涨、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校舍工程造价上涨,预算资金与实际建设资金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且近年来我省总体经济增速放缓,建设资金筹措压力较大。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我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多(23个)、苏区老区贫困县多(52个),地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市县因土地征用困难,前期手续办理慢等问题,项目进展较慢,导致地市之间、县际之间、发达地区与老区之间项目进展不平衡。
三是城区学校扩容压力大。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大量增加,加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造成城区中小学资源紧张、“大班额”现象突出等问题。
四是队伍建设待加强。部分地区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存在结构性缺编、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部分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难以落实,总体待遇偏低,影响了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项目管理待规范。有的地方本级配套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个别学校滚存结余资金量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个别学校招标采购、竣工验收等原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够完整规范;部分项目县、校公开公示不够及时、到位。
五、整改建议与措施
针对专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能够马上整改的,都要求迅速整改到位;有些工作周期长的,一时难以马上解决的,将采取切实措施,狠抓整改落实。
一是提高督导成效。我省已按规定向社会公布“全面改薄”省级自查报告,对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滚存结余资金量大、工程进度缓慢等问题较突出的县,责成当地政府提出整改方案并抓紧抓好落实。省改薄办将加强跟踪检查,于2018年初组织开展“回头看”,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以约谈县长、分片召开调度会或发送督办函等方式,促进当地政府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全面改薄”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督促各地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中长期教师补充规划,招聘紧缺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监控,不断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尽快建立健全校际交流激励机制,落实农村教师职称晋升优惠政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增加农村学校教学岗位吸引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三是加强公示宣传。进一步完善公开公示制度,在原有双月通报基础上,每半年一次将进展情况通报抄送给当地人民政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督促市、县(区)及项目校切实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全面改薄”工作相关档案资料的积累,并及时做好公开公示有关工作,继续开展宣传报道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我省系全国重点苏区老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建议中央在今后安排资金时,加大对我省改薄资金支持力度,缓解我省“全面改薄”资金筹措的压力,进一步加快我省“全面改薄”工作进程。